他是許多路人眼里的“三小只”之一;是粉絲眼里的“崽兒”;是輿論場里帶著褒貶不一、晦暗不明卻又裹挾這個時代流量的“偶像”。
10月25日,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15小時破兩億元票房,四天破六億元,豆瓣開分從8.7的高分開始,約28萬人打分后,評分依舊在佳片行列:8.4分。
一時間,各種夸贊都朝易烊千璽涌來。此中,他本人對兩個人的評價尤為在意。
首映禮那天,觀眾們公認的好演員張譯會在現場,他起身對易烊千璽說,“第一次見面,很棒很棒”。
另一個是來自編劇張冀的一錘定音,“你是名演員,不是偶像”。此話一出,易烊千璽立刻紅了眼眶。
張冀在給《少年的你》寫劇本之前,上一部作品是電影《親愛的》,張譯憑該片獲得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易烊千璽因為看了此片,將張譯視為表演上的榜樣。現在,張譯和張冀都為他的表演點了贊。
上映三天后,《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監制許月珍攜易烊千璽在上海接受采訪。
談到影片一路走來最深刻的印象,許月珍沉吟了一會兒,說:“要把易烊千璽變成不是易烊千璽。”
1、一夜成名
13歲那年,隨著TFboys出道走紅,少年易烊千璽的世界全變了。青春期,還來不及叛逆,就得學會在千萬倍的放大鏡下生活、學習。
和之后所有的流量明星一樣,“三小只”對于人群而言,有著清晰的楚河漢界。人們分為兩種:TFboys的粉絲,以及納悶“這幾個小孩是誰,他們火嗎,他們憑什么火”的其他路人。
但又和絕大多數的后來者不同,他們踩在了內地偶像產業瘋狂生長的前夜,一路走到行業頂端。他們既是偶像培養產業最初的受益者,也幾乎是流量時代所有“飯圈文化”的源頭。換言之,偶像產業里所有優與劣,都在他們身上被放大到了極致。
漸漸地,隨著粉絲經濟的巨大市場成了人人都想分一塊的蛋糕,有些事情變了味。
尤其當人們發現,許多資源都青睞流量明星,許多更年少的人前赴后繼地渴望踏上偶像道路,“流量當道”的質問,他們可能誰都躲不過。
對所有未成年即成名的偶像來說,少年感曾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招牌,但在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后,轉型迫在眉睫。他們亟需從大眾對“流量”二字的固有認知里突圍。
而易烊千璽,很可能是第一個突圍成功的。
2、暴風成長
這不是易烊千璽第一部影視作品,甚至不是第一部電影。《老炮兒》和《小別離》中,他都和隊友一齊上陣,客串了一把。
“本色”亮相,演技無從談起。相反,可能還進一步做實了普通觀眾“流量明星=沒實力”的印象。
《長安十二時辰》2017年11月開機,李泌的書生氣和冷清感,很是貼近演員本人氣質。
疏離、寡言,這也是《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和監制許月珍對易烊千璽的初印象。
就在《長安十二時辰》開機前四個月,曾國祥第一次在試戲現場見到了眾人口中的“四字弟弟”。導演問他喜歡什么音樂、什么戲、什么書。尚未年滿17歲的少年話不多,每個問題就給寥寥幾個字。彼時的曾國祥不會想到,2019年2月,當易烊千璽在社交賬號上發了張作家班宇小說集《冬泳》的照片,這本書便迅速脫銷了。
在《少年的你》劇組第一次試戲其實稱不上成功。當時,女主角陳念已敲定了周冬雨,許月珍和曾國祥都希望,男主角應該看上去比周冬雨大一些,那樣才能保護他。可眼前的易烊千璽,“還沒長開,還不可以演小北這么狠的角色”,“很特別的一個小孩,但是,也只是一個小孩”。
半年之后,第二次試戲,許月珍發現,鏡頭前的少年開始變得五官舒朗,重要的是眼睛非常靈動。但要跟周冬雨搭戲,好像依然不夠成熟。
又過了兩個月,《這就是街舞》第一季播出,許月珍和曾國祥看到了節目里當隊長的易烊千璽。“他的眼神不再躲閃,很堅定。”兩人讓正在備戰高考的千璽錄了些視頻,后又趕去北京再次和他碰面,討論角色。“每次見他都不一樣。”許月珍說,易烊千璽的成長速度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同齡人。曾國祥也看見,少年的身上開始多了男人味,尤其是“眼神里看著會讓人覺得是個有故事的人”。
《少年的你》男主角就這樣定了。
“成長”也可以從易烊千璽本人的只言片語里,窺見一二。
“看到小北這個角色,最開始覺得很難,會有點害怕。”他說,后來轉念一想,《長安十二時辰》也一度被自己看成特別難的工作。16歲都能做成的事,17歲沒理由退,“覺得應該挑戰一下”。
攝影指導余靜萍評價他心里住著一個老靈魂,易烊千璽沒有反對,“可能我就是性格太沉穩了一些。”
3、另一種自在
有人問過易烊千璽,演戲和當偶像,哪個更難?他答:“拍戲時會有一種自在,因為那不是在消耗易烊千璽,而是在演別人。”
話雖如此。但顯見的是,他在“演別人”的過程中,下意識地灌注了自己。
《少年的你》中,劉北山從本質上跟易烊千璽屬于兩個世界。小北有許多需要瞬間爆發能量的地方,而現實中的易烊千璽習慣了波瀾不驚。可只要找到一個相似處,合格的演員便能由此切入,連接。這個角色和演員之間,最大的吻合點就是年齡。十七八歲少年身上的稚氣與心氣,笨拙與義無反顧,希望去承載超乎年齡的負重感等,都被易烊千璽糅合到了小北的身上。
混跡街頭時,他有種偽裝出來的侵略性和流浪感:
當被作為嫌疑犯帶到警局協助調查辨認,他說那句“想活命就閉嘴”,帶著股痞氣:
而面對陳念時,他天真流露,眼神里是孩子式的調皮:
更難得的是,曾國祥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直接懟臉的拍攝,對于演員是個極大的挑戰。因為在特寫鏡頭那種殘酷的審視之下,演員臉上任何微表情,哪怕是一次眼神閃爍的情感有半分不準確,面部肌肉的抽搐多動用了幾條神經,都會被大銀幕成無情揭露出來。
但易烊千璽經受住了。
能成為一名演員,曾國祥評價他有兩個珍貴之處,“獨特,有同理心”,后者尤其。
舉個例子,影片里有場重頭戲,陳念和小北并躺床上。小北說: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故事里的小北是個被母親舍棄的少年,他在陳念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后,孤獨的心撞上另一顆,兩人便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
可易烊千璽認為,“小北對母親應該是愛多一點,因為有愛,他希望自己離開后,母親能擁有更好的生活;也是因為愛,他才會希望陳念能夠走出去”。聽到此話,許月珍點了點頭, 一個心里把愛前置的人,具備當一名好演員的情感基礎。
影片尾聲,他坐在警車里,一束光投來,他眼里的情感和臉上的表情是反向的。眼里是釋然,表情依然是街頭的混不吝。
這讓人想起陳念第一次在街頭看見小北時候的樣子:
兩個特寫鏡頭一旦被對照著看,就更能體會到易烊千璽在表演里體現出來的層次和成長。
開始的他,是困獸,是處在少年和成人邊緣但卻不確切知道成年人世界為何物的懵懂狀態。
結束時分,他讀懂了成人的世界,卻依然駐足在一種且純真且老練的微妙狀態下。
作為中戲在讀學生,他在表演這件事上已開始捕捉到了本能、天賦與專業相互融合的臨界點。
這就是為什么,那句“你是一名演員,不是一名偶像”會讓他紅了眼眶。那一瞬的笑中帶淚,讓人感到他是真的想要成為一名好演員。
只是,他暫時還不能百分百地從一個陣營邁入另一個。比如專家會評價,是曾國祥光影魔幻手一般的剪輯,補足了演員的演技。比如,人們還是會對小北缺少大段的戲劇表演而感到意猶未盡。又比如,他與粉絲之間存在的“偶像”“流量”“濾鏡”等等關聯,絕不會因小北的成功,而就此消弭。
上映四天來,易烊千璽的數千萬粉絲都涌向影院支持他。幾乎每一次,導演推臉部特寫,或劉北山挨揍、耍酷、騎摩托,普通觀眾都能從粉絲們的各類驚呼里判斷她們的情緒。影片后半段,小北抽煙,他青澀咬住陳念的下嘴唇,克制很久的粉絲們終于開始碎碎念“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有一些哭得比銀幕上的周冬雨還楚楚可憐。哪怕少年偶像已經長大成人,粉絲們仍然“崽兒”或“麻麻愛你”地叫著。
下個月,易烊千璽就要19歲了。真正的“另一種自在”,路還很長。
作者:王彥
編輯:王彥
現場攝影:葉辰亮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